消費市場潛力大
10月27日上午,在市區(qū)人民路的一家商場里,不少老年人聚在一個老人鞋專賣店柜臺前,挑選休閑鞋、運動鞋。
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店里的老人鞋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,銷量一直不錯,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上百雙。正在柜臺前結賬的67歲老人陳長嶺說:“我們這個年齡最怕摔倒,老人鞋防滑,而且穿著不擠腳,舒服。”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老年人對飲食也有了更高要求。不過,和大多數年輕人追求味道不同,他們更看重吃得健康。10月27日下午,家住市區(qū)金山路的63歲老人呂秀蘭一周內第二次到鐵東農貿市場附近的一家雜糧店。“我和老伴的牙口不好,經常吃面食和稀飯,把五谷雜糧磨成粉,摻在面粉里和面,做成饅頭和面條,營養(yǎng)又健康。”呂秀蘭說。
雜糧店店主告訴記者,“開始的時候,我只是把五谷雜糧磨成粉賣。之后,我發(fā)現(xiàn)買這些粉的老人挺多,又針對老人的不同需求推出了搭配服務。”
10月28日上午,市會展中心廣場正在舉辦的老博會吸引了眾多老年人。其中,一家民辦養(yǎng)老機構擺放的展板和播放的車體廣告吸引不少人前去了解。“在公寓里,老人的飲食起居會得到照顧,還能享受醫(yī)療服務。”這家養(yǎng)老機構的工作人員對幾位正在咨詢的老人說。
除了養(yǎng)老機構,養(yǎng)老社區(qū)的出現(xiàn)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集醫(yī)養(yǎng)結合、文化娛樂、養(yǎng)生保健、“候鳥”旅居、社群活動于一體的養(yǎng)老社區(qū),不僅有園林景觀,社區(qū)服務中心功能齊全,還專門設置有適合老年人的無障礙坡道、醫(yī)用級材質的無障礙扶手系統(tǒng)。此外,還和市老干部活動中心、老干部大學合作,開設長青學院,使老年人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為。
10月28日下午,市區(qū)湘江路一家電動車行內,款式多樣的老年代步車讓人眼花繚亂。恰逢重陽節(jié),兩位中年人正在為家里老人選購電動車,一輛小巧的白色電動車吸引了他們,“給老人買個電動車當節(jié)日禮物,老人到哪兒都方便,刮風下雨也能用。”其中一位中年人告訴記者。記者了解到,老年代步車的價格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,因其價格便宜、方便駕駛,推出后一直挺受歡迎。“店里曾經一上午就賣出去4輛。”工作人員劉女士說,“別看這個車不大,里頭冷暖空調、倒車影像系統(tǒng)一應俱全。”
消費觀念在轉變
由于年輕時物質生活匱乏,多數老年人養(yǎng)成了節(jié)儉的習慣。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,一些老年人的消費習慣也悄然轉變。這種改變在旅游行業(yè)體現(xiàn)得很明顯,外出旅行,讓自己享受美景、開闊眼界,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認可。
10月29日,記者走進市區(qū)人民路一家旅行社,看見一位老人正在咨詢旅行路線,約好近期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。“馬上要入冬了,我們想抓住秋天的尾巴,趕在氣溫還算適宜的時候去周邊地市轉轉。”這位老人說。
隨后記者又來到市區(qū)泰山路一家旅行社,這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肖女士告訴記者,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想在自己能活動的時候多看看、多走走。“云南、海南、福建、內蒙古,老年人能去的地方可不比年輕人少,而且他們的時間充裕,可以深度旅游。”肖女士說,“老年旅游這一塊一直是公司業(yè)務的重點之一,大約占業(yè)務量的四分之一。”
至于老年人的消費能力,肖女士表示不可小覷。“根據我的經驗,不少老年人花錢毫不含糊。”肖女士說,“總的來說,他們比較在意報團價格,而不是旅途中的花銷。”同時,記者了解到,還有經濟條件好的老人選擇異地旅居,在外地一待就是幾十天,甚至上百天。
市場尚未成規(guī)模
10月27日至10月29日,通過走訪調查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雖然不少商家針對老年人推出了商品和服務,但是在一些領域還存在空缺,尚未形成一定規(guī)模。
在市區(qū)交通路的一家商場,今年65歲的翟瓊枝老人正跟兩位朋友一起逛街。雖然已年過六旬,但她和年輕人一樣,有一顆愛美的心。她告訴記者,她們已經逛了3個商場,還是一無所獲。“現(xiàn)在專門賣老年服飾的店太少了,就算有,也是款式陳舊。”翟瓊枝說,“商場就不能設一個老年服飾區(qū)嗎?”
從中可以看出,老年消費市場雖然是一塊大蛋糕,但多數商家還是對老人的消費能力存在質疑,對整個市場持觀望態(tài)度。“就服裝而言,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軍,開一家老年服飾店,估計沒幾個消費者吧。”新天地步行街的一位商戶劉小姐說。
與此同時,采訪中,不少老年人及其子女表示,希望市區(qū)能有一個專門銷售各種老年用品的超市或者市場。“老伴雖然能走路,但是走得久了就得休息一下。上個月我想給她買個手推車,轉了半天,才在五一路一家店里買到。別看手推車經常可以看到,要買的時候,就不知道去哪兒買了。”69歲的李偉老人說,“年齡大了,腿腳不靈活,要是能在一個地方把所有生活必需品都買到,對我們這些老年人來說也是一種便利。”對此,市民李健也是頗有感觸。“給老人買東西要經常問,因為不知道在哪兒買。”李健說,“記得當時給我媽買一個木制拐杖,跑了3家超市才買到。”
消費習慣需引導
老年人思維較慢,獲得信息的渠道少,很容易成為商家欺騙的對象。通過采訪,記者了解到,無良商家普遍使用的手段有免費體驗、夸大療效,或者利用一些老人感情空虛的心理,大打“感情牌”,引誘他們購買商品。
家住市區(qū)太行山路中華家園小區(qū)的老人楊俊梅今年78歲,她曾因骨折未得到妥善治療而落下殘疾,腿腳不便,膝蓋還總是隱隱作痛。一年前,她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膏藥廣告。廠家聲稱,膏藥由幾十味中藥精心熬制而成,可以治療頸椎病、腰椎病、關節(jié)炎等多種疾病,而且在鎮(zhèn)痛方面有奇效。第二天,心動的老人就給兒子打電話,讓兒子按廣告上的地址去買膏藥。“540塊錢買了5盒膏藥,貼完后該疼還是疼,沒啥效果。”楊俊梅說。
家住市區(qū)遼河路居正家園小區(qū)的83歲老人樊清林老伴癱瘓,兒子長期在外地工作。半年前,一位女士敲開了老人家的門,聲稱是附近一家保健品店的工作人員,老人可以免費到店里體檢。隨后的幾天,該女士多次登門拜訪,為老人量血壓、測血糖,逐漸獲取了老人的信任。在她的誘導下,老人一個月后到店里購買了大量靈芝膠囊,花費3000多元。“兒子回家后看到我買的保健品還說我一頓,連保健食品的標識都沒有,怎么可能是好東西!”
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老年人的維權意識普遍較弱,平時的消費活動中不僅需要子女引導,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維權力度,凈化市場環(huán)境,不定期開展老年消費教育活動,促進老年人科學理性消費,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,助力老年消費市場的發(fā)展。
責任編輯:翟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