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·莫里森16日說,會考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,把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;澳大利亞依然支持以“兩國方案”結束巴以沖突,但需要對實現(xiàn)路徑開放思路。
【轉向】
莫里森16日在澳大利亞聯(lián)邦議會召開記者會,說他對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遷館的設想“持開放態(tài)度”。法新社報道,這與澳大利亞政府過去數(shù)十年的政策截然不同。
莫里森說:“我們支持‘兩國方案’,但說實話這一方案進展不順……你不能總做同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結果。”
“兩國方案”指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前的邊界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。以色列1967年占領東耶路撒冷,單方面宣布整個耶路撒冷為“永久、不可分割的”首都。國際社會普遍不承認以色列對整個耶路撒冷擁有主權。
莫里森說,遷館建議由曾任澳駐以大使的戴夫·夏爾馬提出,“合乎情理”“有說服力”,符合政府“政策定位”。澳大利亞民眾理應對相關政策轉變“持開放態(tài)度”。
莫里森說,就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和遷館事宜,澳政府“尚未作出決定”。
美聯(lián)社注意到,以色列總理本雅明·內(nèi)塔尼亞胡在莫里森召開記者會前在社交媒體“推特”上說,他與莫里森最近通過話,后者告知正醞釀相關政策轉變,以方表示歡迎,兩國“將繼續(xù)深化關系”。
【拉票】
多家媒體報道,莫里森提到的前駐以大使夏爾馬20日迎來悉尼文特沃思選區(qū)一次關鍵的眾議院補缺選舉。夏爾馬是莫里森領導的自由黨參選人,目前支持率落后。
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·特恩布爾今年8月遭自由黨黨內(nèi)“逼宮”下臺,隨后宣布辭任眾議員職務、退出政壇。如果夏爾馬無法勝選,澳執(zhí)政聯(lián)盟將喪失憑借1個議席占據(jù)的眾議院多數(shù)席位。相較于持溫和主張的特恩布爾,9月接任總理的莫里森立場更強硬。
按照德新社的說法,文特沃思選區(qū)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猶太裔選民集中地。澳反對黨指出,莫里森宣布可能就巴以問題“轉向”,是將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。
在野黨工黨影子內(nèi)閣外長黃英賢說:“斯科特·莫里森現(xiàn)在不顧一切想保住官位。他準備說任何他認定有助于贏取更多選票的話,即便(這樣的表態(tài))以犧牲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為代價。”
莫里森本人堅稱相關決策未受美國或補缺選舉影響。“我所作決定沒有受美國影響……澳大利亞獨立制定外交政策。”
【力挺】
盡管莫里森否認政策轉變受美國影響,他宣布將重新評估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(xié)議,反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接任77國集團主席國。
莫里森說,澳政府將重新評估伊核協(xié)議,“以決定現(xiàn)行政策設置是否適用”。聯(lián)合國定于20日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明年1月接替埃及出任77國集團主席國表決。莫里森明確,澳大利亞將投反對票。
分析人士指出,上述政策方向與美國外交政策一致。美國總統(tǒng)唐納德·特朗普就任后調(diào)整美國中東政策,拉攏以色列、打壓伊朗。
特朗普政府去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,今年5月將駐以使館遷至耶路撒冷。巴勒斯坦方面9月將美國告上國際法院,指認美國遷館違反《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》。美方本月初強勢回應,表示將退出《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》中涉及國際法院管轄問題的議定書。
國際社會對美方政策的響應者寥寥。一度“跟風”的巴拉圭9月初宣布把使館回遷至特拉維夫。(海洋)(新華社專特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