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美國僑報報道,每年到了夏天,全球各地“華后代”們開啟的尋根之旅,他們來到先輩的故土,近距離觸摸著中華文化,然后喜歡著、感動著。不只是他們,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被中華文化成功“圈粉”,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原因?
每年到了夏天,全球各地“華后代”們開啟的尋根之旅都會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,被中華文化吸引。不只是他們,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被中華文化成功“圈粉”,中餐館從唐人街走向了城市的更多角落,顧客不僅是華人,甚至連部分老板都不再是華人;中國多部影視劇相繼在海外播出,地道的外國人甚至比華人們更感興趣;中醫(yī)藥理論開始被西方接納,大名鼎鼎的“飛魚”菲爾普斯里約奧運會期間就用拔火罐來祛除濕氣。
在偏見媒體和敵視政客的造勢之下,中華文化仍然沖破了“中國威脅論”的層層阻礙,贏得一批又一批的“粉絲”。雖然目前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來支撐上述結論,但海外勁吹“中國風”已是公認事實。難道真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在庇佑著神秘的東方?答案當然是肯定的。
5000年生生不息的傳承,是中華文化魔力之源泉。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,古巴比倫、古埃及、古印度文明早已消亡,惟有中華文明長存至今,且仍散發(fā)著頑強的生命力。個中緣由,歷史學家、文明學家給出了很多解釋,在此不做贅述。但悠悠五千年,從農耕文明到發(fā)展極致的封建文明,再到近現代的痛苦重生,中華文化留給后人的是豐富而瑰麗的故事和情感源泉,留給外人的是震撼而生動的文明進程,只要想去探索,就必然會有發(fā)現。
“其命維新”的改革精神,是中華文化魔力之延伸。如果說四大發(fā)明(造紙術、指南針、火藥及印刷術)和古絲綢之路、海上絲綢之路是傳承,那么新四大發(fā)明(高鐵、支付寶、共享單車及網購)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則是中華文化的維新。維新或說是創(chuàng)新,意味著不斷改革和進取,意味著學習和自省。盡管前三次工業(yè)革命遠遠落后其他國家,但中國在“第四次工業(yè)革命”到來之時已成功彎道超車,中國制造也早已走入世界的千家萬戶。
網上曾經有一個段子,說一個外國人發(fā)誓在一年內吃遍中國美食,可是五年過去了,他還在四川晃蕩。雖然略顯夸張,可這就是中華美食、中華文化的魅力,有傳承有創(chuàng)新,有正經也不乏調皮之處,這樣的中華文化叫人怎能不愛?
實習編輯:朱瀟